展覽簡介

    • 台灣是多元族群共居之島嶼,眾聲喧嘩的母語文學是台灣文學的一大特色;為了讓民眾能夠認識、欣賞作家在這塊土地所創作的優美文學作品,特別籌畫建置本展覽,整合呈現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文學的豐富意境,期使觀眾能領略本土母語文學在台灣文學脈絡中的內涵與價值。

       

      更多

    • 台灣係多元族群共居个島,多元交響个母語文學係台灣文學个一大特色;為著分民眾做得認識、欣賞作家在yá塊土地所創作感動人个文學作品,特別規畫設立本展覽,表現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文學个豐富意境,期待分觀眾做得感受本土母語文學在台灣文學歷史中个內涵同價值。

      (語音檔勿提供下載)

      更多

    • 台灣是多元族群tuà做伙ê島嶼,多元交響ê母語文學是台灣文學ê一大特色;為著hō民眾ē-tàng熟sāi、欣賞作家 tsit tè土地所創作ê感心ê文學作品,阮特別規畫chit項展覽,來整合呈現台語、客語、原住民語文學ê豐富意境,ǹg望觀眾ē-tàng體會本土母語文學tī台灣文學脈絡--nih ê內涵kap價值。

      (語音檔勿提供下載)

      更多

    •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that have resided on the island of Taiwan throughout history. Therefore, one of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 literature is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mother‐tongue literary works.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graceful literary works by writers on this homeland,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creates this exhibition aiming to integrate and display the abundant conception of the mother‐tongue literatures, such as indigenous languages, Taiwanese, and Hakka. In hoping that from this exhibition people can experience the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of the mother‐tongue literatures in the path of Taiwan literary history.

      更多

原住民語文學區

    • 文學導讀

      原住民與文學或可說在台灣原住民「史前」存在的時候,就已經萌芽、發展了,各個族群皆擁有自己的語言,伴隨著部落的族人面對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帶來的悲喜,創作著自己的傳說、發展自己的祭儀、傳唱自己的歌謠;透過口傳的敘述,一代一代傳遞下來

      慢慢的長夜裡,永遠不熄的火堆閃耀旁,長者娓娓絮說部落遷徙,征戰、狩獵與神秘的自然靈力,將綿長的歷史轉化為精彩迷人詩篇。1990年代初期,原住民作家除了以漢語大量創作外,也不少作家以母語拼音書寫,試圖依藉符號為後代子孫留下與祖靈對話的聲索。

      更多
    • 南島語系是世界現今唯一主要分佈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包括約1300種語言。其分佈東達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東抵紐西蘭。
      台灣極可能是南島語系的源頭,目前是人口分佈上的地理最北端;東西的延伸距離,超過地球圓周的一半,總人口數大約兩億五千萬之多,絕大多數居住在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至於新幾內亞以東的太平洋島嶼約有一百多萬人。

      更多
  • 台灣原住民族並沒有文字,依靠著豐富的口語相傳的方式,傳遞著部族的起源、歷史經驗、山林的智慧,創造出許多迷人的想像傳說。

    《生蕃傳說集》封面

    《生蕃傳說集》內頁

    八代灣的神話

    《飛魚神的邀請(漢)》

    《飛魚神的邀請(原)》

     

    《八代灣的神話》夏曼‧藍波安/著。 《八代灣的神話》,從父執輩的口述中記錄、整理族群的口傳文學,其編排方式,還以中文、達悟語(採羅馬拼音式)相互對照的方式呈現,這樣的安排不啻是另一種尋找文化表達意念的「找名」省思。

    《芋頭的禮讚》

    《芋頭的禮讚》董瑪女著。 蘭嶼大船下水典禮 -–祝典歌會詩詞

    《泰雅的故事》

    1-1-4a.jpg

    《泰雅的故事》游霸士‧撓給赫/著。 作者尤霸士‧撓給赫以拼音的方式用自己的母語(泰雅語系中的薩衣亞語)傳述古老、美麗的故事。

    更多
  • 除了傳說故事,原住民在各種祭典的時候,吟唱著長篇大串的祭歌,其實內容也訴說著部族的歷史,用史詩般的言語向祖靈傾訴思念及生活狀況。

    賽夏族-矮靈祭

    西拉雅-夜祭

    鄒族-戰祭

    魯凱族-狩獵祭儀

    更多
  • 跨越時代與語言的書寫

    台灣原住民在接觸外來文化之後,曾經學會使用多種不同的「文字系統」來書寫,表達他們獨特的心靈風景。 由於政權更迭以及種種生活現實,當代的原住民使用漢語或許多於母語;但是依然有許多作家不忍美麗的語言智慧消失,借用各式符號,想要記下那蜿蜒曲折的古道景致,留下線索,讓年輕族人能夠追憶或感懷…曾經璀璨深厚的生活世界。


    陸森寶先生自傳手稿

    語音導覽

    陸森寶先生自傳樂譜

    陸賢文演唱

    《黃貴潮日記》(南天書局出版的Lifok日記)-文手稿

    語音導覽

    《泰雅腳蹤》手稿

    泰雅腳踨》手稿。娃利斯‧羅干 娃利斯‧羅干 Walis‧Naqang 1967年生,拿細亞瑪莎拉茂部落泰雅爾子裔(台中縣和平鄉梨山村)。從事原住民精神文化、語文傳達的研究工作,為「獵人工作室」招集人暨文字事工。是基督徒,更是堅定持守終究一生調整腳步的----泰雅爾獵人。泰雅爾(Tayal)的意思;指涉族人的稱呼,可是他真正的意思有講到:人,所有的人都叫做泰雅爾,都是人。

    《泰雅腳蹤》

    這一本書是台灣原住民第一本母語小說集,全書用泰雅語及華語對照寫成。作者是泰雅族人娃利斯・羅干(Walis Naqang),於1991年7月初版。全書138頁,收錄了 7篇短篇小說和10則「祖先的話」,附錄內則簡介了泰雅語字母、發聲結構,以及泰雅語小字典。

    《山棕月影》

    《太陽迴旋的地方》、《山棕月影》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獲2009教育部「本土語言傑出貢獻」。布農族,漢名林聖賢。擅長以原住民語撰寫詩語,著有《走過時空的月亮》(伊斯馬哈桑 達和、李文甦合著)、《山棕月影》等書。

    《山棕月影》作家朗讀影片

    《太陽迴旋的地方》

    《神祕的消失》

    語音導覽

    《笛鸛》

    《笛鸛》巴代,麥田出版社。2007年08月03日。1962年生,台東縣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人。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大學兼任講師、部落文史工作者。

    《笛鸛》手稿

    《笛鸛》校對稿

    《笛鸛》校對稿

    更多
  • 原住民語文學區

    目前市面上已有大量原住民華文書寫的作品,可供瞭解台灣原住民族的心靈世界;如果您有興趣進一步認識,您可以參考下方所列的入門工具書。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詩歌卷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詩歌卷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小說卷〈上〉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小說卷〈上〉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小說卷〈下〉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小說卷〈下〉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散文卷〈上〉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散文卷〈上〉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散文卷〈下〉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散文卷〈下〉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上〉,孫大川編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上〉,孫大川編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下〉,孫大川編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下〉,孫大川編
    更多

客語文學區

台語文學區